陽城煤電是“十一五”期間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示范企業,包括煤礦、電廠、洗煤廠,總投資22.6億元。煤礦地質儲量4.14億噸,新核定生產能力190萬噸/年;電廠裝機容量為2×15萬千瓦。煤電聯產優勢互補,集聚輻射效應明顯,形成了“煤-電-熱-汽-建材”多產業共生、多資源共享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,煤電年利潤穩定在3億元左右。先后獲得 “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” “山東省黨建文化宣教方式創新示范基地”“濟寧市愛心企業”等榮譽稱號。
近年來,陽城煤電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,經營活動開展到哪里,黨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,圍繞建設“安全、綠色、智慧、高效、和諧、新時代美麗陽城”這一目標,立足黨建引領、思政聚心、廉潔護航三大板塊,實施五項舉措,奮力打造“135”黨建思政體系。
黨建引領,把方向保落實
發揮核心作用,“主心骨”越來越硬。黨委理論中心組認真總結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成果,強化政治領導核心作用,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“三張清單”,健全“一把手”負總責,班子成員“一崗雙責”,各黨支部書記和單位負責人齊抓共管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。規范黨委會前置決策程序,制定《陽城煤電重大決策事項黨委前置研究討論實施辦法》等10多項黨務工作管理制度。將5大類涉及企業改革發展等方面的內容列入黨委會前置研究事項清單。在企業經營管控、改革發展等重大問題上前置研究、把向定調,確保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。強基固本系統構建“技術管理、過程控制、網格責任”安全管理“三個體系”。不斷強化手指口述、應知應會、危險源辨識“三個強化”,有效推行工作標準到位、安全措施到位、安全人員到位、完成時間到位“四到位”工作法,把黨的安全生產方針貫徹落實到現場。踐行黨的新發展理念,依靠科技進步提檔升級,從四條升級改造路徑將智慧化礦山建設推進快車道。延伸產業鏈條,發展循環經濟,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。電廠#1機組切缸供暖技術改造后,向汶上城區供暖能力提升至800萬平方米,向化工園區供汽能力達80噸/小時。正在規劃建設的2臺60兆瓦背壓機組熱電聯產擴建項目,將進一步提升對外供汽供電供暖能力,促進上下游產業共生,推動區域經濟和民生工程協同發展。
筑牢支部堡壘,“先鋒隊”越來越強。以“星級支部創建”為抓手,強“三基”促“五化”,狠抓支部建設規范化提升。“一月一例會”研究黨建,每月召開一次黨建例會暨思想政治工作論壇,專門研究安排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。借助手機APP做到“逢會必考”,大大提升了支部書記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。“一月一考核”促進落實,將支部建設、意識形態、廉政建設等5類、18大項、67小項工作內容納入黨支部評星定級月度考核,考核結果與支部書記收入掛鉤。“十條標準”規范程序,對照支部標準化建設“十條標準”,規范組織生活,不斷提升“三會一課”、主題黨日活動質量。開展“黨員三亮”活動,在生產輔助區隊建立“黨員責任區”,在地面機臺設立“黨員示范崗”,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,許多支部成立了“黨員突擊隊”。準備工區黨支部面對艱苦的環境和緊迫的任務,成立2支“黨員突擊隊”攻堅克難沖鋒在前,比計劃提前5天完成1316工作面安裝任務,彰顯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。全員參與“學習強國”平臺學習的氛圍濃厚,電廠黨支部職工昝松獲得學習強國“答題爭上游”全國總排行榜第144名的好成績。
思政聚心,辦實事促和諧
陽城煤電針對企業人員多、地質條件復雜、任務艱巨,點多面廣戰線長等實際困難,采取五項措施強化思想引領、凝聚群團力量、打造思政工作硬核“芯片”。
重宣教,錘煉一流素養。實施“宣教十講”,定期分類組織。領導干部講形勢、講任務、講責任,支部書記講信仰,機關后勤講奉獻,邀請專業人士講文明禮儀,今年以來各類宣講教育達213場次,上思想政治課32場次。
善溝通,達成一致共識。建立健全“5426”溝通協調機制,利用“會議、面談、書面、網絡、互動”5種溝通方式,加強“班子成員之間、班子與中層之間、中基層干部之間、干部職工之間”4個層級,在生產組織、采掘接續、安全管控、降本增效等26項內容的溝通協調。健全區隊、科室、礦調解委員會“三級矛盾化解”機構,理順職工反映問題流程,分級回應訴求、化解矛盾。推廣應用 “思政十法”,通過儒學滋養、疏堵結合、典型激勵等辦法,打開職工心結。堅持“六必訪七必談”,融洽干群關系,努力做到小事不出區隊、大事不出企業。
辦實事,凝聚一股力量。扎實推進“四心行動”:一是解憂紓困,讓職工安心。做到“一班一排查” ,在班前會上,由工區值班人員、安全員對當班出勤人員逐一面對面排查,充分聽取職工思想上的困惑,對情緒不穩定、精力不充沛、班前飲酒等職工予以勸慰教育。各區隊配備血壓計、體溫計,班前為職工測量血壓和體溫,建立職工健康臺賬,保障職工安全上崗。堅持“一月填一卡”,以職工《思想動態信息卡》為載體,通過開放說事、分類理事、明責干事、跟蹤評事,實現“職工心事四步清”。今年收到信息卡1235張,合并分理出安全生產、后勤保障等有效問題709條,大到支護方式、排矸皮帶驅動裝置改造等生產工藝的改進 ,小到澡堂水溫、職工班車運行線路的調整等日常瑣事,有效解決職工實際問題706項,對問題集中的共性問題專門下發通報,督辦落實,保證了職工隊伍思想穩定,激發了職工參與企業改革發展、獻計獻策的熱情。二是豐富文體,讓職工舒心。礦成立了籃球、象棋等10個文體興趣協會,定期開展職工趣味運動會、書畫、攝影、微視頻大賽等文體活動,職工業余生活豐富多彩。三是激勵引導,讓職工用心。人才得“實惠”,每年對技術比武中的優秀選手加以重獎,對技術比武狀元每月發放礦長津貼。能手獲“提拔”,近年來像全國“煤炭行業技能大師”獲得者高峻等20多名技術拔尖人才走上管理崗位。弘揚“愛、誠、孝、仁”四德,推進“一季評一星”,今年共評選表彰“四德之星”27 人,另外還評選出20個文明單位、14個標桿工作面,24個標桿機臺,99個標桿班組,235名文明員工,全年用于該方面的表彰獎勵達200多萬元,在促進道德風尚、敬業精業、改革創新方面發揮了良好的典型帶動作用。四是共建共享,讓職工同心。群策群力經常開展合理化建議、愛崗敬業大討論,引導職工敬業奉獻、建功立業。每季度開展科技創新、小改小革評比活動,按貢獻大小分別給予500-10000元不等的獎勵。倡樹“我是最后一道關”理念,樹立把關意識,增強責任心。推行多點微笑、多點溫暖、多點奉獻“三多”服務,促進和諧企業建設。實施干群“三人行”,全礦副區級及以上管理人員每人聯系服務2名職工,結對子、解難題。堅持生育關愛、高溫關愛等“七大關愛”。圍繞做好“衣”文章、改進“食”服務、改善“住”條件、保障“行”暢通、改觀“洗”環境等5大項19小項做好“后勤保障”。建立春送文化、夏送清涼、金秋助學、冬送溫暖“四季有禮”長效機制。人盡其才、物盡其用,人人都有成就感、獲得感。
興文化,鞏固一席陣地。文化是企業的靈魂,陽城人注重培塑企業精神,傳承優秀文化理念,自覺踐行“愛礦愛崗、相親相愛、向上向善、共建共享”的家文化和“以勤治事、以公處人、以廉律己”的行為規范,引導職工敬業奉獻、和合共贏。“七·一”組織9支隊伍、300余人參加“頌歌獻給黨、永遠跟黨走”歌詠比賽,“八·一”軍人座談會、“十·一”我與國旗合影、“烈士紀念日”集體宣誓等愛國主義紅色教育持續不斷。文化陣地不斷擴大,系統構建“一號”“一群”“四廊”“兩廳”立體宣教文化陣地,260余平方米的黨建思政教育展廳、千米文化長廊成為思想教育的大課堂,中國孔子基金會批準設立了“孔子學堂”。
強組織,打造一支隊伍。組建“21+N”專兼職思政團隊,21名支部書記兼任思政輔導員,N名黨員志愿者成為思政聯絡員。定期培訓交流,強化考核激勵,促進基層思政工作者技能不斷提升。
廉潔護航,揚清風樹正氣
完善廉政建設“五子聯動”長效機制。一是健全制度扎籠子,制定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實施辦法》《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實施意見》等企業廉政管理制度10多個。二是明確責任列單子。建立全面從嚴治黨兩個主體責任和兩個責任清單,礦與各單位負責人、單位負責人與“三管人員”簽訂《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》,明確廉政建設目標責任,提高防范和化解崗位廉政風險的能力。三是強化監督扯袖子。組織開展“侵害職工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”和“黨員干部違規經商辦企業專項整治”行動。監督各類經濟活動300余場次;參與干部測評、崗位競聘監督16場次,及時調查處理職工反映的線索信息,讓“紅臉、出汗、咬耳、扯袖”成為常態。四是警示教育照鏡子。豐富“六個一”廉政警示教育內容,組織觀看民法典公開課,宗教政策法規專題學習,邀請汶上公安局民警舉辦法制教育專題講座,觀看《貪欲鋪就自毀路》《牢記初心使命強化政治保障--山東正風肅紀反腐2019》等廉政專題教育片,學習身邊違規違紀受到處理典型案例,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,切實吸取教訓,引以為戒。五是廉政文化揚鞭子。借助黨建思政教育展廳、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展示廉政文化,利用廉政黨課講述廉政故事,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廉政文化建設相融合,儒韻清風育人無聲。
不忘初心擔使命,砥礪奮進再啟程。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,陽城煤電將進一步創新黨建工作思路,深化完善“135”黨建思政體系,做優做強黨建品牌,凝聚干群力量,努力建設新時代美麗陽城,為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■陽城煤電 張凱